一、引言:无事可写,提笔记此一文
我是一名自媒体创作者,同时也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程序猿,经常在学习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,笔记于我而言颇为重要,断之如双目失明
过去5年时间,我一直在使用Wolai进行笔记管理(没选Notion因为我穷,Wolai 在国内使用更加方便)
最近因为Wolai订阅到期,兼之有了私有化部署的念头,于是对多种笔记软件进行了学习调查,并且深入使用,最终选择了思源笔记作为我的下一款笔记工具
二、为什么选择思源笔记
目前市面上的笔记软件多如牛毛,比如大名鼎鼎的 Notion、Obsidian、思源笔记、Logseq
当然也有一些更类似于Markdown编辑器的,例如 Typora
对于我们程序猿来说,我甚至可以直接用VS Code 来直接管理我的笔记,也没有什么不同
忽然想起,在我选择这些笔记之前,我一直都是用博客在记笔记来着,有些知识放在博客上面比放在笔记上更合适,我后续还是会考虑用博客来记录一些经验内容,分享给需要的人
经过一些挑选,我最终选择了思源笔记,原因有以下几点:
1、思源笔记开源的版本,数据主要是本地存储,但是又支持基于WebDAV和S3进行远程多端同步,当然官方的也支持,可我不太想继续订阅了,所以考虑买断制的软件更多一点
2、 支持多端同步,并且在手机端体验也还可以
3、有插件系统,可以定制一些内容,无缝衔接到博客发布,这一点我非常心动,之前使用Wolai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点就是无法衔接到工作流,打造自动发布的工作流,虽然这种工作流大概率也不太可能完美,最终会因为不想维护而放弃
4、 我看了一下思源笔记的社区活跃度和更新力度都非常高,我周围同事也在使用这个笔记软件
5、 最重要的一点,我体验下来,思源笔记是我用着最顺手的,UI界面也还可以
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 Notion、Obsidian
首先我的需求是本地部署+买断制付费的方案,就Pass掉了Notion
至于Obsidian,我体验了一星期,用着非常不习惯,很多内容都要折腾才能正常使用,不然就要付费订阅。
比如同步功能,只能使用三方的插件来实现,或者订阅官方的
即使是配置了WebDAV,也有可能出现附件资源无法同步的问题,难以解决,需要折腾
折腾同步的经历我记录成了一个配置教程
总结一下,Obsidian 让我不习惯的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跨端同步只有官方的方案体验更好,三方插件远程同步有所缺陷,影响体验,我不太想在同步资源上还去折腾
- 附件资源在笔记中居然不是隐藏的,刚从Wolai转过来,感觉很不习惯
- 不支持文档自定义拖拽排序
- 图片资源同步麻烦

三、安装、迁移过程
思源笔记的安装,我另外写了一篇,可以看看
从 Wolai 到思源笔记的迁移,让我非常头大,首先遇到的就是Wolai数据导出的问题
Wolai 提供了一个全局导出的选项(Beta版),还是一个试验版本,有总比没有强嘛
然后数据导出以后发现他没有结构,全是扁平的,所有笔记都簇拥在一个目录下,根本无法整理,好在Wolai还是比较良心,提供了导出页面选项,这个是可以保留文件结构的

然后在思源笔记进行导入就可以了,格式整体看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,主要我大多是文本、图片和代码,相对来说要好迁移一点点 🤏 如果有朋友有踩过什么坑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
思源笔记这边儿有一个我不太习惯的点,它的目录仍然是目录,笔记仍然是笔记,不能自由的将文件和目录混合放置
还有批量编辑文件的时候,比如批量移动笔记,我也没有找到对应的功能,也不支持快捷键选中进行拖动
四、真实使用对比:Wolai 和思源笔记的优劣
功能/体验 | Wolai | 思源笔记 |
---|---|---|
云同步 | 自动同步,企业级别的支持体验还是要好很多 | 需手动设置 WebDAV/S3,官方订阅版本的支持要好很多,WebDAV或者是S3,我在论坛都有看到有朋友出现了文件损坏的情况 |
编辑器体验 | 现代、所见即所得 | 偏技术向、偏块级 |
插件支持 | 无 | 有插件市场,但是插件有时候也是个非常影响笔记体验和安全的问题,这个还是看个人 |
离线支持 | 弱 | 强,本地优先 |
数据自由 | 封闭 | 完全自由,私有化程度高 |
跨平台 | 网页主导,移动端一般 | 支持全平台 |
五、结语:换工具,是为了不再依赖工具
- 工具只是载体,关键是你自己的知识体系
- 迁移过程虽然麻烦,但也让你重审了信息结构
- 欢迎交流 & 提问
顺便推荐一下 Wolai,真心体验不错,我对比下来,Wolai的体验高了一大截,非常适合不想折腾的,想要省心的朋友,虽然 Wolai 的名声不太好,但是体验过的人,应该没什么太挑剔的地方,ALL in one!
暂无评论